民族宗教研究院智庫再度受聘為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 2019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在北京舉辦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方向和路徑”為主題的“一帶一路”高端智庫論壇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白鴿等出席會議,智庫合作聯盟各理事會單位代表約150余人參會,我校民族宗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海彬教授應邀參會。 2015年中聯部牽頭成立了智庫合作聯盟,目的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發揮智庫思想源、政策源、輿論源、信息源的優勢,積極開展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工作。作為國際上最大的“一帶一路”智庫合作平臺,近五年來,智庫聯盟以“傳承絲路精神,服務一帶一路”為宗旨,凝聚國內外各方力量,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現已發展國內外成員262家,其中國內138家、國外124家,基本涵蓋了“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國的主流智庫,舉辦專題研討活動近千場,提交研究報告數百份。智庫聯盟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和“一帶一路”合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宗教研究院智庫成立于2015年4月,屬我校實體性研究機構,是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首批理事單位。在本次會議期間,宋海彬教授向理事會提交了本智庫書面工作總結,并向兄弟單位介紹了本智庫聚焦民族宗教事務、反恐和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具有自身鮮明特色,在資政建言工作領域取得了扎實成果的建設情況與基本經驗。經本次理事會議嚴格考核,本智庫再度被確立為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聘期三年,自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 西北政法大學民族宗教研究院智庫同時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智庫合作聯盟發起單位(2015年11月)和陜西省高?!耙粠б宦贰敝菐炻撁顺蓡T單位(2017年6月),2016年12月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單位。多年來,本智庫以推動西北地區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為己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宗教理論,聚焦影響西北地區穩定發展的民族宗教問題,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宗教問題的法制經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西北地區的地方民族法制建設、西北地區的邊疆治理和社會發展、西北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的法律治理等。智庫秉持“三兼顧、三為主”的研究原則,即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研究兼顧,以現實問題研究為主;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兼顧,以應用研究為主;全國性問題與區域性問題研究兼顧,以區域性(西北地區)問題研究為主,以高水平、即時性的智庫成果服務于西北地區穩定發展和法治中國建設。本智庫總體目標在于:以西北地區構建民族團結、宗教和諧良好發展局面,提升地方民族宗教事務法治化管理現實需求為問題導向,整合科研力量,凝練科研方向,加強對外交流,不斷推進智庫隊伍建設,扎實做好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領域的數據資料庫建設工程,加大科研立項和課題研究工作,將本智庫打造成為西北地區民族宗教法律問題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切實提高本智庫在西北地區民族宗教法治建設事業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上資政建言的實際能力。 本智庫研究人員先后出版個人專著14部,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已結題11項,目前在研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7項、教育部重大援外項目1項、教育部一般項目1項,先后舉辦國內外學術研討會6場。2019年度,本智庫積極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在做好西北地區,尤其是反恐主戰場新疆的相關研究的同時,及時把握內地反恐最新態勢,在浙江義烏建立了“西北政法大學義烏研究院”,與深圳國家安全部門深度合作。本智庫在認真研究、扎實調研的基礎上,積極資政建言,多份要報獲得中央領導批示,其中關于打擊“三股勢力”的立法建議被《刑法修正案(九)》和《反恐怖主義法》采納,2019年度,本智庫共撰寫各類要報29篇。2019年11月,深圳市國家安全局發來感謝函,稱贊本智庫“多項專題研究,先后獲中央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和表揚,為國家反恐怖斗爭工作發揮了應有作用”。本智庫積極服務基層政法干部隊伍建設,2019年度共從事各類政法干部培訓講座30余場。本智庫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交流工作,在民族團結、反恐維安方面,樹立好中國形象、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穆興天教授于2019年6月13—22日,帶隊赴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調研,分別為吉爾吉斯斯坦大學和塔什干法律大學做“中國的民族政策”講座;2019年11月唐淑嫻博士順利完成在巴基斯坦訪學1年的任務按期回國,訪學期間撰寫了多篇有分量的研究要報。這些國際交流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對我國的民族政策、反恐與國家安全法治建設進行了很好的宣傳,同時也產生了扎實的研究成果,大力提升了本智庫對中亞國家民族關系與相關法律制度的把握水平。 新型智庫是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保障,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進“四個全面”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建設任務艱巨繁重,需要應對破解的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強具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同時,進一步增強中國軟實力,樹立好中國形象、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也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傮w上看,加強地方新型智庫建設,有利于提高黨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推進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的下一個聘期內,本智庫必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更多更扎實的研究成果,服務于西北地區民族團結、社會發展與國家安全,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做出更大貢獻。
我院副院長王永寶教授參加全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2019年學術年會 2019年12月29日,我校反恐怖主義法學院中南亞研究中心王永寶教授受邀參加“全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2019年學術年會”。據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介紹,來自全國各地百余所高校4百多人參會。 會議期間,王永寶教授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南亞研究中心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未來發展、研究成果等情況,受到各位專家的肯定。在分論壇一“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資政服務”期間,王永寶教授與與會學者分享了我校民族宗教研究院作為實體部門的組織結構、人員編制、研究領域,以及作為國家智庫理事單位近年來取得成績,得到普遍贊譽。
2019年12月27日晚7點半,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張澤洪教授在我校長安校區圖書館四樓會議室,為我院師生作題為“歷史民族學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學術講座。 張澤洪教授是四川大學二級教授,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學術帶頭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蹲诮虒W研究》常務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道教、西南少數民族宗教,學術著作有《文化傳播與儀式象征——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宗教與道教祭祀儀式比較研究》、《道教齋醮符咒儀式》、《道教唱道情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道教禮儀學》等20種,專著及撰稿著述共計368萬字,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19篇,其中CSSCI核心刊物138篇,是當代中國宗教學、民族學研究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者。 本場講座由穆興天院長主持,民族宗教研究院王永寶教授、王英副教授、彭瑞花副教授、閆德華講師、何杰鋒講師、唐淑嫻講師、王燁講師、斯琴講師、胡曼講師和碩博士研究生共40余人參加此次講座。 張澤洪教授的講座從歷史民族學的視野來討論西南少數民族文化。分別從歷史民族學的研究路向、歷史民族學的集體記憶理論、歷史民族學的研究方法與路徑、歷史民族學與西南少數民族研究、中國學術界的歷史民族學研究、歷史民族學與西南族群文化研究六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講解。并具體結合歷史民族學與滇國歷史,歷史民族學與父子連名制,歷史民族學視野中的邛籠,王明珂的岷江上游羌族研究,對《百苗圖》的歷史民族學研究,對西南少數民族虎崇拜的歷史民族學研究,來闡釋歷史民族學視野中的西南少數民族文化。
張影舒博士為我院師生作題為“抗戰時期的天主教會與陜西地方社會”的學術講座 2019年12月9日,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張影舒博士為我院師生做了一場題目為“抗戰時期的天主教會與陜西地方社會——以國立西北工學院為例(1938-1946)”的學術講座。張影舒,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德國埃爾福特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方向為宗教人類學、近代陜西社會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多篇。西北政法大學民族宗教研究院副教授王永寶主持了本次講座,西北政法大學民族宗教研究院講師才讓卓瑪博士作了評議。 張博士首先對基督教相關知識做了梳理和簡要介紹。以抗戰爆發后,國立西北工學院遷址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漢中古路壩天主教堂這一事件為切入點,講述了當時的基督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以及基督教會和地方紳士、政府、百姓的關系,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并展示了一些非常珍貴的歷史照片。通過此次講座,學生們對陜西的基督教傳播過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引發了宗教與鄉民社會、宗教與政治、宗教本身等問題的熱切討論。